攻坚 进行时 | “互联网+大健康”让数据多跑路患

摘 要

  3月30日,雁塔区与交大一附院签约共建“互联网+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双方将联手打造以交大一附院为中心的全省首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患者通过远程问诊、检查检验互认等方

3月30日,雁塔区与交大一附院签约共建“互联网+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双方将联手打造以交大一附院为中心的全省首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患者通过远程问诊、检查检验互认等方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


据了解,雁塔区交大一附院打造的“互联网+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以“大健康”为引领,以“互联网+”为载体,全面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辐射带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互联网+大健康”的全覆盖。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平台优势,统筹医疗资源,畅通转诊通道,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紧密合作。加快实现雁塔区域内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构建起预防干预、健康管理、疾病治疗、愈后康复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满意度,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实际上,雁塔区与交大一附院在2015年就开始了分级诊疗试点,为推进“互联网+大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通了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的通道,实实在在为群众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也为大医院分流了患者,得到辖区群众的交口称赞:“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可以找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看病,转院啥的不用咱操心,费用低,还放心,生病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

“在两座医院间架起 绿色通道 ,对于急重病患者,这更像是一条 高速公路 ,保障了抢救的黄金时间。”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姚峰这样形容。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接诊一名腹腔出血的患者,当时患者送到中心来已经休克昏迷,医生马上联系了交大一附院,一附院准备好手术室、大夫全部到位,病人送达后不经门诊,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抢救,节约了至少一个小时,从死神手里抢回时间,这位患者被称为“分级诊疗的最大受益者”。


据统计,2015年至今,医联体共委派50名多学科专家下沉到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诊约5800名患者;通过分级诊疗上下转诊平台,共上转47人次,接收下转恢复治疗人员91人次。2014年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4.6万人次,2020年中心门诊量暴增到10.8万人次,群众“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今年,全区卫健系统聚焦“一区五城一根本”的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构建全国一流的“互联网+大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据区卫健局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平台搭建、加强培训宣传等措施,积极推进“1+3+N”区域健康服务体系:以交大一附院为中心,打造“政、院、学、研、用”一体化互联网+大健康创新基地,统领雁塔区互联网+大健康的发展;以交大一附院为龙头,高水平二、三级医院为支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为网底,共涵盖81家医疗机构的三级“互联网+大健康”医疗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区域医疗机构全覆盖。


目前,交大一附院已经开发并发布了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APP“智慧好医院”,患者端累计用户超百万,并在全国20多所三甲医院实现复制落地。雁塔区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统筹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组织体系,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为核心服务内容,统一搭建以交大一附院为“互联网+大健康”中心的全省首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健康雁塔&智医交大。不久的将来,患者可通过健康雁塔&智医交大这个互联网+大健康平台的远程看病、远程会诊功能,在家门口基层医院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医疗机构可通过健康雁塔&智医交大平台共享患者诊疗信息、医院诊疗处方,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重复检验检查的医疗费用;依托健康雁塔&智医交大平台,通过数据实时传输,还可以实施高效、便捷的远程帮扶、会诊、带教服务,推进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健康雁塔&智医交大互联网+大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将在多方面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让辖区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优惠的医疗服务。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